协会概况
协会新闻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协会新闻
  • 广东省第二届国际合唱指挥大师班--音乐大师的教育理念
  • 来源:广东省合唱协会    作者:王春燕    发表时间:2012-12-11    阅读:2706
  • 音乐大师的教育理念:简单乐趣出神奇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聆听欣婓拉泊罗兹教授讲座的见闻及体会
     
           11月14日至16日由广东省合唱协会、深圳群众艺术馆主办,深圳市合唱学会承办的广东省第二届合唱指挥大师班,邀请了世界级音乐教育家、指挥家加拿大多伦多的欣婓拉泊罗兹教授(以下简称欣教授)来深讲学。欣教授精彩形象的演讲和示范,使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界的专家、学者、教师等听众耳目一新。笔者以合唱发烧友的身份,有幸分飨了此次音乐盛宴。在此不揣浅陋,写出点滴见闻与体会,与大家共享。
     
    一、乐趣高效的合唱训练
           欣婓拉泊罗兹教授的教育宗旨是寓教于乐、在快乐中全员参与,主动学习。即是让很枯燥抽象的音乐训练变得十分有趣,让学生浸泡在音乐的海洋里涵泳学习。为此,她研究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——绘图法、列表法;讨论法、手势暗示法、手势辅助法、心理暗示法等等。限于篇幅,笔者只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“玩具教学法”和“全员参与法”介绍给大家。
     
    (一)  玩具的妙用
           正式上课了。欣教授取出一个行囊说,这个“玩具囊”已经跟随我周游了世界很多地方。
    她从囊中取出各种玩具:橡皮人、叠纸帽、橡皮筋、伸缩球、橡筋果、塑橡圈等等。这些玩具有何妙用呢?欣教授巧妙地利用这些玩具,指导她的合唱团以及高级中学、深圳中学共合唱团进行示范教学。将我们司空见惯的“老师指挥学生唱”的合唱训练,变成有趣而又别具一格的艺术再现。依次地展现出来,使许多在场的音乐专家、音乐教师耳目一新、赞叹不已。
    各种玩具的妙用——“实际上视觉的教育法比理论有效”欣教授有时边演示边解说;她有时只演示不置一语,让学生体味感悟。
    1、  橡皮人:直观感知演唱姿势与腔体畅通。(呼吸运气畅通了,橡皮人身体正直;运气不通——泄气,橡皮人“弯腰”倒下了)
    2、 叠纸帽:感知演唱口腔。叠纸帽的张合犹如歌唱者的口腔,口腔张开与否,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。
    3、 橡皮筋:感知运气用力。让写生感受唱歌的拉力时,她请学生和她对拉或者学生互拉橡皮筋。一边拉一边唱。
    4、 伸缩球:感知强弱表现。练习一段柔和的乐曲,像划水一样,每次都有能量的补充,要有流畅感。(欣教授先用球模拟学生错误的唱法——球猛然扩张到极点,就停滞住了。因为直观,可视性形象性极强,学生顿悟错误;老师又用球舒张有度十分柔和地指挥,学生很快地就唱得非常柔和流畅)
    5、 绒毛球:感知腔体共振效果(有无泛音效果——欣教授将绒毛球托于掌上,用手抖,“绒毛”融融地动,“可视”为有“泛音”;其又将另一掌压在“绒毛球”上。学生顿悟:用力“挤压”了,无“泛音”)
    6、 电线线圈:感知共鸣腔体空间大小效果。(欣教授一手将线圈托于鼻端高处,另一手往上拉线圈的一端,线圈张开很小的空间;其一手从鼻端高处抓住线圈一端,另一手放开,线圈落地,线圈的空间很大。以此形象启发学生,如何才是正确打开了共鸣腔体)
    7、 小气球:感知不同的节奏变化(6人传球游戏,按各种不同节拍,有不同的传发和不同的停法)
    ……
            总而言之,欣教授将抽象复杂的声乐教学难题——见不到、摸不着,老师说得抽象,学生一头雾水;老师范唱劳累,学生苦练,不得要领等等——通过几样简单有趣的玩具模拟提示,转化成可视、可触、可感的直观性、形象性通感教学训练。让学生在乐趣盎然之中,解决了长期以来最棘手的声乐教学难题,教学效果高效神奇。
     
    (二)参与的乐趣
     
    问题一:
    如何在第一时间里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?
    1、热身:模仿动作。用模仿击掌的方法,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。在教学过程中,通过简单的动作——很有趣的、而非枯燥的——消弭孩子们的紧张情绪,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。这种将身体作为打击乐的热身方法非常有趣。要不断发现新元素,孩子们很希望更多的挑战,逐步增加难度,让他们提出来,老师指挥训练。
     
    问题二:
   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?
    2、全员参与。(指挥高级中学合唱团示范教学)欣教授:“我将这帮同学当成一部乐器来示范,希望听课的老师们也一起来分享。”
     
    基础训练
    (1)热身:发声练“哈哈”“hihi”;做操;练声。
    (2)练习一段柔的乐曲,像划水一样,每次都有能量的补充,要有流畅感。(欣教授用伸缩球指挥,让学生边唱边摆手画圈。两声部对面练,一边唱,一边听别人的轮唱,再反转练习)
    (3)轮唱练音阶。(听觉训练,要唱轻些,闭眼练)
    (4)玩球听节奏,音乐停,球亦停。大家都玩,不要只自己抱着。
    (5)转圈:一边唱一边转圈,体验声音的特点。
    (6)练声:女高要帮助女低,构成音响的平衡。
    (7)结束:放松跳。
    让孩子们参加各种训练,培养学生的视唱、练耳的能力;演唱的能力、表演的能力
     
    作品排练
    演唱教材P21  AVE  MARIA
    (欣教授将玩具教学法、手势暗示法、手势辅助法、全员参与法等教学方法有机贯穿于整个作品的排练过程中)
     
    二、大师的秘诀
    1、 给学生创新的空间
    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,是排练的初级要求;鼓励学生积极参与,才是更高的要求。比如在唱好作品的同时,设计动作、编排队形等等。
    在欣教授的鼓励下,学生还有很多建设性创新性的参与。比如唱某作品时,她先让学生按原来的队型唱,然后问,大家想有一些改变吗?她重组两个团再辅导。她要求学生即兴创作:想象自己是来自外星,是两个不同的外星。同学们还有什么可以创新的,请把肢体语言奉献出来。
    帮助老师设计玩具——橡皮人、叠纸帽:帮助老师解决了教学难题。她很有感触地说,你永远都不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。
    2、 给老师创新的空间
    “我希望大家不要将我当老师,而是我们共享,或者吸收适合自己的理念,希望大家创新”“如何短时间高效率地把声音的特色阐述出来”举一反三、摒除定势思维;墨守陈规)
    3、 正确的评价标准
    如何评价深圳中学和高级中学两个学校的合唱团的演唱水平?欣教授说:“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少儿合唱团,演唱水平没有好与不好,只有适合与不适合。”因为“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文化,都有不同的歌声特点。这是不同的语言习惯,造成了他们不同的肌肉记忆。我不想将之复杂化。”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语言发音习惯,已经形成肌肉记忆,导致演唱发声位置不同,风格也不同。假如要唱西方的古典曲目,就必须按照西方的发声位置演唱。(中国人对音色的戏剧性的变化掌握得非常强 ;意大利式的音色:厚、重,难掌握  
     
    三、笔者的体会
     
    在合唱训练中超越合唱训练
     
    1、寓养成习惯训练于合唱训练中
    上世纪六十年代,前苏联的宇宙飞船先飞上太空。美国很震撼,研究出原因:前苏联人很喜欢合唱,合作精神很好。这种精神也在航天队伍中得到发扬光大。据说,美国人也因此重视合唱了。尤其在当代社会,个体能否与员工、属下或者合作方多元化优化合作,是考量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标准,也是事业成败的关键。
    诚如欣教授一样,能够让学生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投入全身心积极参与,逐步会看、会听、会唱、在复杂的声部合作中找准自己的旋律位置。久而久之,学生就能养成很好的合作习惯。我们能让学生从小就能具有这样的意识和习惯,这是美育教育的本真。
    2、寓创新思维训练于合唱训练中
    寓养成习惯训练于合唱训练中,是美育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;让学生会分辨、会评价,并于互教互学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认识——音乐能触动人的内心;音乐要为表达真正的内心情感服务,要跟观众的内心相连—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。比如,创新设计——动作、队型、教具、编排乐曲,从音乐的色彩启发到美术,到建筑,乃至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到各学科各领域,才是美育素质教育的高级阶段。
     
     
           欣教授反复地跟我们说,我所讲的只是个理念,大家可以不断完善。她很有感触地说,你永远都不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。这些平实的话却蕴含了很深的哲理——我们不要只为比赛或者排练合唱而排练合唱;我们要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排练合唱;我们要在合唱训练中超越合唱训练。在音乐的广阔天空里,放飞我们创新思维的翅膀!
     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王春燕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2 年12月5日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于深圳梧桐山麓
友情链接联系我申请链接>>
国际合唱联盟 中国合唱协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 星海音乐厅
首 页| 协会概况|组织机构|协会公告|协会新闻|协会活动|协会会员|下载中心|联系方式
Copyright © 2007-2012  广东省合唱协会 & Gdhcxh.com  All rights reserved.  粤ICP备18059643号    

扫一扫
关注我们
关闭